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

市場,生存危亡,談交易風險控管(二)

9/06/2015 10:57:00 上午 Posted by Unknown , , , No comments

上週,筆者在「市場,生存危亡,談交易風險控管()」一文中,簡單地先分享了自己對於將資金投入金融市場的動機問題,不同的動機所承受的將會是不同程度和種類的風險和報酬,若沒有先將這類差異分際清楚,是無法更進一步談論風險控管的問題的,接續上週的討論,本文將接著分享為何在市場上的「風險控管」會如此重要,甚至在筆者心中的重要度,遠高於看對行情;以及針對筆者在控管風險這方面的所學和所採取之作為,做簡短的分享與說明。

再談談三大動機,投資、投機、賭博

複習一下上週的觀點,我們將會在以下三種市場行為中,各面臨什麼樣的風險?藉此來開啟接下來的探討:

投資:

投資者藉由研究來發掘標的的價值,投入相對較大的「時間成本」,並且需要用較長的時間來證明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,「時間層面的風險」是比較大的。

投機:

投機者通常使用一套系統或是原則來做交易判斷,往往能比投資者更快得到看對邊或看錯邊的訊號,但是訊號出現未必百分之百可信,所以有許多情況會迫使投機者在依據訊號出場之後,事後發現是假訊號而重新進場。「交易成本」是相對比較大的,且投機所使用的系統好與壞,是決定該成本一個很重要的關鍵。

賭博:

單純的依照機率做賭注,所暴露的風險程度便取決於該賭注遊戲的期望值,找到有利於自己的期望值,並且把賭注遊戲次數擴大,會是最好的風險管理方式。

共同面臨的風險問題-槓桿:

槓桿,是將市場行為回饋倍數化的常用手段,以一樣的機率和資金水準來看,槓桿開得越大,風險暴露會愈加倍放大;以一樣的槓桿和資金水準來看,則機率對自己越不利,產生的風險理當越大。槓桿運用得當,筆者認為是一種良好的投機行為結合;若槓桿運用不當,則成了一種賭博行為結合。

談談機率

Van K. Tharp的著作Super Trader-Make Consistent Profits in Good and Bad Markets (中譯:想法對了,錢就進來了)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實驗,有一個期望值為0.8R的抽彈珠的遊戲,R是玩家每次遊戲的投入成本,這樣的期望值告訴我們,若我們以一樣的成本投入這個遊戲100次,將會獲得80倍投入成本(80R)的報酬,作者找來100個參與者進行該遊戲,給予資金10萬元,並且不限制參與者的每次成本投入,遊戲結束時,100個人所獲得結果大相逕庭,有的人早已破產;有的人獲得理論上的期望報酬;有的人從遊戲開始到結束,資金水準都維持很小的波動;也有的人資金波動相當劇烈,大起大落,從破產到賺得百萬美元都有其人。
        這個實驗體現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也就是「部位配置」,有些人配置遊戲成本的方式過度保守,以至於花時間玩到最後仍然是不賺不賠、有些人過度積極,導致一但運氣背一點,就會一次輸光,當然,運氣好的,也會賺得相當快速、有些人則表現得格外靈活,把預期獲利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。
一樣的系統、一樣的機率卻依然可以從中找出大輸家和大贏家,這也就是筆者在前段所提出,為何會深信風險控管(資金控管屬於風險控管的一環)重要性遠勝於看對行情了。就算有人找到了市場中的超級聖杯,99%勝率的交易機會,沒做好風險控管,踩到了那1%的失敗可能性,還是會導致破產的!
        你能在市場上找到百分之百的無懈可擊交易機會嗎?若不,相當建議你正視風險控管的問題。

談談怎麼做?

在這個部分,筆者將以本身較擅長的投機交易為例作說明,運用於投資行為的核心概念依然不變,只是必須多加考慮價值評估方式的合理性與可靠性,以及時間成本等問題。
Bruce Babcock 在他所著的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als of Trading (中譯:攻守四大戰技)中將風險控管的認賠出場點分為以下七大類:
一、圖形停損點: 以技術分析的線圖型態來判斷看法中的趨勢是否延續。
二、指標停損點: 以技術分析的特定指標(KD指標、動能指標)出現特定訊號而決定出場。
三、進場方法停損點: 進場時所依據的方法,必須能清楚的分界何時做對與何時做錯,做錯了就出場。例如,預判轉折點,若價格繼續突破轉折高()點,就表示做錯了。
四、波動停損點: 根據某種波動慣性,如過去一個禮拜的價格區間,來做為相對低風險進場點位的選定依據。
五、資金管理損點: 預設每筆資金投入最大容忍虧損( 5%的投入資金),當該筆交易虧損到達設定點位便出場。
六、帳戶本金停損點: 預設一段時間內總帳戶可以容忍的虧損本金,可能是一個比例或是一個金額,單筆交易的出場必須考慮本金的盈虧,調控上技巧性較高。
七、保證金停損點: 依據標的商品保證金某個百分率來計算出場點,緣由是往往保證金都會是一種波動性和風險的量數,當保證金水位在過短的時間內出現過大的波動,表示市場的震盪異常,便值得注意。

以上七種方法幾乎涵蓋了我們在投入市場之後值得追蹤的所有資訊,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-皆可以事先計算,當我們在市場投入一筆交易後,看錯的最大風險額度(或是交易成本, R)是多少。有了R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嗎?可以的,R可以讓我們事先知道這筆交易所隱含的風險是不是我們承擔得起的,進而決定是否要進場,可以排除其它使我們吃不消的資金投入;R更可以用來評估我們目前運用的這一套投機原則和策略,或是投資研究方法,是不是一個好的系統,能否幫助我們在市場上穩定獲利。
該如何評估呢?很容易,只需要建立一個表格,如下:
交易紀錄
No.
商品
策略
數量
價格
初始風險(R)
利得/損失
R倍數
獲利%
1
XXX
200
20.25
100
500
5

2
XXX
200
25.40
100
225
2.25

3
OOO
100
80.55
175
-150
-0.86

4
XXX
200
22.00
100
-100
-1

5
OOO
100
70.45
175
-200
-1.14

6
OOO
100
90.15
175
-175
-1

 
上表交易紀錄是一個舉例,我們必須假設這六筆交易都是依據同一套準則和方法去進行的,這是一套勝率為33.33%的交易系統,聽起來不太吸引人,但是當我們去計算R倍數的平均,可以發現這套系統擁有0.54R的平均R倍數(可理解為期望值),因此,這其實是一套正報酬系統,一百筆交易後你將會獲得54倍「每筆初始風險平均直」的市場報酬,因此這其實是一套有利可圖的交易系統,不過僅僅六筆的交易顯然不夠做為參考,以上只是舉例,實際上需要更多的樣本來確認系統品質。當然,嚴謹一點的人可能還會想計算樣本的標準差,來進一步確認系統,我們可以將平均R倍數(期望值)除以計算出的標準差,”Super Trader-Make Consistent Profits in Good and Bad Markets ” 一書建議,該比率維持在0.25以上,普遍來說是後續表現會較好的系統。

        當你依據以上分享的做法對你的交易進行計算和紀錄,基本上在擺脫不理智的散戶群組一事上,已經成功達標了,因為依筆者觀察,散戶之所以長時間在市場上賠錢,主因之一就是沒有風險控管的觀念和作為。筆者在自己的交易上,偏好進場方法停損點和資金管理停損點,當然,每個方法都有贏家案例,選擇方法的依據是你的進場邏輯和個性,方法間並沒有相互衝突,以多面向考量為切入點也是大有人在的。

        這個主題暫時談到這裡,想探討更深入的風險控管問題,可以去詳讀筆者在本文提及的兩本著作,將會帶給你更多贏家案例和不同的觀念改造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